-2022-
06/13
03:06
编辑:本站
《东楚晚报》刊登:高考结束,黄石公安提醒 请考生警惕这些骗局
高考已经结束,接下来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就是分数和填报志愿等。而此时,一些不法分子开始蠢蠢欲动,想要打考生和家长的主意。6月12日,黄石市公安局发布反诈提醒,公布针对高考进行的各类诈骗行为,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要警惕。
查分阶段要警惕
陌生链接不要点
高考结束后,查询高考分数是考生和家长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于是,不法分子就利用家长和考生急于知晓成绩的心理,通过发送短信谎称可查询或提前查询高考成绩。
市公安局民警表示,一些考生在收到此类信息后,未经核实去点开网址链接,手机中的网银等信息就会被链接中的木马病毒窃取。还有的不法分子会直接开价,要求家长支付数百元至上千元的价格查询分数。
民警说,为此上当的人不在少数。
此外,还有不法分子谎称可以通过后台,操作改分。民警表示,这类骗局主要是不法分子抓住了考生求学心切的心理,设局声称可以在后台改分,从而骗取考生、家长汇款或转账。
民警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在查分时一定要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和查分网址,不要轻信手机短信或网上来路不明的链接。同时,直接修改成绩肯定是天方夜谭,考生和家长一定不要相信,考生对自己的成绩有异议,可以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复查,切勿相信各类改分行为。
录取阶段留心眼
多多求证防上当
民警介绍,当到了录取阶段,最常见的诈骗方式有伪造录取通知书、花钱“补录”高考志愿、帮忙申请助学金或补贴等。
首先,伪造录取通知书诈骗主要是一些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与之类似的诈骗手法还有制作虚假钓鱼网站。”民警说,不法分子的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等。
当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分数不够但又求学心切的心理,谎称某高校名额未招满,可以花钱“打点”获得补录名额。民警介绍,考生及家长遇到这类行为千万不能相信,不法分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诈骗考生家长的钱财。另外,也有不法分子会在高考前就以各种借口,如特殊关系等,让家长交钱保留录取名额,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等。
当考生被一些高校录取后,有些不法分子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向高考生发放助学金、减免学费、办理助学贷款为由,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考生及家长如果信以为真,汇款给对方,就会上当受骗。
民警提醒考生和家长,对于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局,考生只需登录教育考试部门网站或拨打教育考试部门电话核查即可,切勿相信自己没有报考的院校投递来的录取通知书,更不要轻易转账汇款。同时,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考生和家长一律不能相信。
另外,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或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切莫轻信,而将个人身份证、银行卡、各类支付账号或者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个人信息告知他人,以免上当受骗。
暑假期间多注意
游玩兼职防被骗
高考结束后,考生迎来暑假。黄石市公安局民警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暑假期间,不论孩子出门游玩还是在家兼职,都要注意防范骗局。
一些考生高考结束后,父母会支持孩子出门旅游,有的选择坐飞机。此时,考生和家长要警惕一些机票退改签骗局,一旦收到“飞机故障、行程延误或取消,需要拨打退票电话进行改签或退票”等信息时,就需要注意。如果考生或家长按信息上的联系方式进行退改签,输入了“验证码”,极有可能落入了骗子的陷阱中。
此外,还有一些考生趁着暑假寻找兼职、实习等工作机会,从而充实自我,积累社会实践经验。民警表示,这是一件好事,但特别要注意的是,初接触社会的孩子社会阅历浅,容易被所谓的“高薪”迷惑。特别是一些网上刷单骗局,容易吸引学生。
民警提醒,遇到以上情况,考生和家长要多多注意,在接到“航空公司”短信或电话称航班已取消时,考生和家长不要拨打短信上提供的电话,应登录航空公司官网或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查询。在寻找暑期工作时,考生特别要擦亮眼睛,谨防用工陷阱,要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正规中介找工作,不随意相信网络上的兼职广告。同时,刷单兼职是万万不可相信的,民警特别提醒,所有刷单行为都是违法的,均是骗子想骗取考生钱财。
另外,有部分考生在高考结束后,选择宅在家中打游戏放松,民警也提醒这类考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要有防骗意识,小心买卖游戏装备、账号类诈骗。同时,高考结束后,考生们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信息纪念自己难忘时刻时,不要晒出自己的准考证信息或身份信息等,时刻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谨防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