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8/13
10:39
编辑:本站
黄石港街道综治中心:“四维”协同 映衬平安底色
当晚风拂过江滩公园的树梢、朝阳路夜市的霓虹灯渐次亮起,盛夏的黄石港街道处处绿意葱茏,烟火气与幸福感交融弥漫:高清的“雪亮工程”摄像头全天候守护着城市的角落,民警和安保队员的身影昼夜巡防在街面,网格员穿梭忙碌于社区楼栋走访入户,温馨醒目的平安提示语遍布街头巷尾……
近年来,黄石港街道紧紧围绕提升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目标,创新构建“一体指挥、全科网格、多方联动、法治保障”四维协同机制,让综治中心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平安前哨”。
“一体指挥”贯通调度响应链
近日,居民邵女士反映富星菜场旁下水管有污水外溢,气味扰民。街道综治中心接到信息后精准派发工单,立刻联动城管、社区和菜场管理人员,当天就完成了疏通清理,并进一步向市政部门申请了下水管网改造。
据介绍,为进一步加快调度响应,街道在综治中心设立前台综合受理岗,对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纠纷统一接收、分类甄别、快速研判,依托平台建立“事件工单”流转机制,根据事件性质和职责权限,精准派发至相关社区、职能部门或联动单位,明确响应时限和处理要求。今年以来,事件平均响应时间缩短了40%,群众诉求办结率达98%,真正做到了指令直达末梢,处置形成闭环。
目前,街道已全面建成面积300余平方米的综治中心,整合接入“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综治网格化管理系统、12345热线平台等多源数据信息,实现矛盾纠纷接收调处“智能化”。
“全科网格”织密基层服务网
清晨,新闸社区网格员方雪婷揣着移动终端开始了一天的巡查。在江泰春岸小区,她顺手帮独居的李大爷代缴了水电费;在临街商铺,她发现一处消防栓被杂物遮挡,立即拍照上传并现场督促店主清理;路过邻里纠纷的居民家,她停下脚步耐心劝解,把一场可能的争吵化解在萌芽。“小方就像我们的‘贴心管家’,有啥事找她就安心!”居民刘奶奶这样评价。
黄石港街道将辖区划分为65个基础网格,配备了像小方这样“一员多能”的专职网格员。他们每天行走在责任区,既是信息采集员、政策宣传员,也是矛盾调解员、安全巡查员。对巡查发现的微小矛盾,网格员第一时间介入调解,力争“小事不出网格”;对无法独立解决的复杂问题,通过移动终端快速上报至街道综治中心,请求后续联动处置。
今年,全街网格员累计排查并现场处理微小隐患和即办诉求超过2000件,“小事不出网格”已成为常态。
“多方联动”提升纠纷化解率
黄石港街道创新打造“1+N”(1个综治中心+N个部门协同)矛盾调解模式,推进辖区平安建设。
面对滨江花园小区、关帝村72号楼居民长期以来的“办证难”问题,综治中心充分发挥联动优势,牵头召集住建、不动产登记、消防等部门多次召开联席协调会,最终打通办证堵点,推动成功办证。同样,中梁滨江壹号二期交房事项、万达合作村天然气安装难题等复杂矛盾,都在综治中心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合力推动下解决了群众合理诉求,赢得了居民的认可。
联动机制同样高效作用于新发、突发的民生纠纷。在市二医院旁某建筑工地临时卫生间纠纷中,从接到投诉到协调出解决方案,全程不到24小时——施工方腾退争议卫生间,综治中心则联动周边单位开放多处公共厕所供工人使用。
今年以来,街道综治中心通过协调各级调解组织,矛盾纠纷有效调解率提升20.6%,将受理问题画上圆满句号。
“法治保障”创新普法树新风
黄石港街道积极培育以社区“两委”干部为主的“法律明白人”,组织网格员进行“扫楼清户”式的反诈、反邪教等提醒,将普法阵地搬到群众身边。今年以来,已成功预警劝阻近100位潜在受骗居民,辖区电诈发案率显著下降。
万达社区党委书记戴德利经常就地取材,用身边人和事以案释法开展法治宣讲,同时联动万达写字楼的律师事务所,常态化为商户和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这位扎根基层的“法律明白人”,已累计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100余场,覆盖群众达1万余人次。
针对老年群体,黄石港社区开设愈健(遇见)家园心灵驿站,提供“法律+心理”双咨询服务;黄印村社区则把公园路法治文化公园变成露天课堂,让法治文化融入群众生活日常。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黄石港街道综治中心通过“四维”机制勾勒出基层治理的新图景。如今走进这里,看得见的是整洁有序的街巷,感受到的是踏实安心的氛围,而这,正是平安建设最美的底色。(来源:幸福黄石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