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长安网

法治建设

-2025-

11/26

10:11

编辑:本站

博士买论文代发遇"货不对板"!法院调解退费万元,法官重磅提醒:学术捷径藏深坑




学术研究

容不得半点捷径

铤而走险

寻求论文代发

不仅可能遭遇权益受损

更会触碰学术诚信的高压线

近日,下陆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学术服务合同纠纷案,在读博士小黄(化名)因购买的代发服务未达约定标准维权,最终获退1万元费用。这起案件再次警示:科研之路唯有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

毕业压力之下踩坑:万元代发承诺“泡汤”

小黄是国内某知名高校在读博士生,学院明确要求需在指定级别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方可毕业。面对紧迫的毕业节点和科研压力,急于求成的他未能坚守学术底线,通过网络找到一家宣称“与多家核心期刊深度合作”的科技公司。就在客服人员拍着胸脯承诺,只要支付全额服务费,就能确保论文在“双方约定的高水平期刊”顺利刊发时,抱着走捷径的心态,小黄签订了服务合同并付清费用。然而数月等待后,他等来的却是论文发表在一本学术影响力极低、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期刊上,与当初约定的目标期刊相去甚远,毕业计划也被彻底打乱。

履约争议对簿公堂:违约还是“沟通误解”?

当多次与科技公司沟通退款无果后,小黄认为对方严重违约,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耽误了宝贵的毕业进度,遂向下陆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全额退款并承担违约责任。

庭审中,双方就“服务内容”各执一词。科技公司辩称已完成“论文发表”服务,期刊级别差异属于“沟通误解”;小黄则提交了聊天记录、合同条款等关键证据,明确证明双方此前对目标期刊级别有清晰约定,对方未能履约的事实确凿无疑。

调解止争兼顾普法:学术诚信不可违

承办法官审阅证据后,明确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晰。考虑到调解既能高效化解纠纷,更能对双方起到教育警示作用,法官决定全力推进调解工作。

调解现场,法官首先向科技公司严肃指出,其行为已构成合同违约,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同时批评其利用学生焦虑心态牟利的不当做法;另一方面,也对小黄进行了深刻劝导:“‘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学术研究没有坦途,依赖代发服务不仅面临财产风险,更违背学术诚信基本准则,一旦被学校发现,可能面临撤销学位、开除学籍等严厉处分,得不偿失。”

经过多轮背对背沟通,双方最终互谅互让达成和解:科技公司扣除部分成本后,当庭退还小黄1万元服务费用,纠纷得以圆满解决。(来源:下陆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