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长安网

法治建设

-2025-

07/18

11:06

编辑:本站

全链条发力让矛盾纠纷在法治轨道上“案结事了”



签署调解协议那一刻,陈某心里的“结”总算解开了。

两年前,同为货车司机的陈某与张某因车辆通行引起口角,后发生肢体冲突,张某将陈某打成轻伤。双方虽然有和解的意愿,然而就赔偿问题却始终未能达成一致。为早日化解矛盾,下陆区检察院驻区综治中心检察工作室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历经多次沟通,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这起案件是下陆区检察院依托区综治中心平台高质效化解矛盾纠纷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院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接访端即时响应、化解端多元发力、治理端源头阻断”的全链条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源头。

接访端:“两长同台 + 检察

长包案” 即时回应群众关切

“物业公司没有尽到责任,导致我家被盗,法院判决要我缴1000多元的物业费,我不服……”

2024年张大爷因拖欠物业费1000多元,被物业公司诉讼到法院。由于张大爷未主动履行,法院判决生效后被执行了1000多元,心里一直不舒服。为此,他走进下陆区检察院检察长、区法院院长的联合接访日。“两长”告诉他,物业费缴纳与物品丢失是两个法律关系,物业费应按收费标准及时缴纳,至于家中物品丢失应增强安全意识,而不能把责任完全推到物业公司。经过“两长”的释法说理,张大爷最终平息情绪。

2022年5月,下陆区检察院与区法院会签《关于在法律监督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推行检、法“两长”同台接访,三年来共接访10多次,有效化解物业管理、邻里纠纷等矛盾纠纷近70人次。同时下陆区检察院深入落实“检察长接待日”,对群众信访事项统一登记、即时研判、分类处理、限期办结,重要信访事项实行领导包案制度,提升涉法涉诉信访矛盾化解质效。2024年以来该院领导共接访化解矛盾纠纷25起,让群众在每一次接访中都感受到“看得见的公正”。

化解端:“检察 + N” 多元

发力实现 “案结事了人和”

今年2月初,犯罪嫌疑人金某因醉酒情绪失控,将詹某等三人打成轻微伤。为有效化解矛盾,下陆区检察院依托入驻区综治中心平台优势,采取“检察+调解”模式,邀请人民调解员参与调解。经过多轮耐心调解,金某的家属当面向被害人詹某等人致歉并进行了赔偿,取得被害人谅解。鉴于金某认罪悔罪,已取得被害人谅解,检察机关在公诉时将该情节纳入量刑建议,实现“惩罚与修复”并重。

近年来,下陆区检察院围绕“案结事了人和”目标,联合多方力量,采取“检察+听证”模式,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律师代表参与听证,用当事人听得懂的语言讲清“法理人情”,让当事人“听得进、能接受、愿和解”。同时注重“检察+协作”,共享法院、公安、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单位入驻区综治中心资源,综合履职推进“法理情”深度融合,让司法具有力度更有温度,推动矛盾纠纷在司法环节得到实质性化解。

治理端:“法治宣传 + 网络

联动” 从源头阻断矛盾滋生

“我们申请刑事立案监督,请检察官为我们作主,还我们一个公道!”

信访人汤某认为自己被打伤了,因公安机关不予刑事立案,遂走进下陆区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申请监督。承办检察官审查后,发现公安机关不立案并无不当。为妥善化解矛盾,邀请3名听证员参与公开听证,经检察官释法,听证员说理,汤某当场表示“接受检察机关不予监督立案决定,检察官把法律讲透了,听证员把事理讲明了,我心服口服”。

为促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下陆区检察院深入开展“法治宣传进社区”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引导居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同时采取“线上+线下”平行推进模式,“线上”主动参与区“五情”处置,以“检察官+网络”形式与区综治网格平台对接,综治中心值班检察官可登录社区网格平台进行网络联动,统一接收、分流涉检线索,第一时间发现涉检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调解,努力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线下”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推动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与区综治中心、区法院调解中心、社区对接,每周安排检察官参与接访,共同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2024年以来,联合公安、法院调解刑事、民事纠纷27件,取得“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从“即时响应”到“多元化解”,再到“源头阻断”,下陆区检察院以全链条机制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到实处,让矛盾化解既有法治力度,更含司法温度,为基层治理注入检察动能。(来源:下陆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