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4/17
03:25
编辑:本站
五年驻村践初心 情系乡村勇担当——大冶市委政法委驻大箕铺镇八流村工作队工作纪实
2021年8月7日,大冶市委政法委干部李楷峰来到黄石地区人口规模最大、村域面积最广、治理难度艰巨的省级建档立卡脱贫村——大箕铺镇八流村,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与他同来的,还有两位政法尖兵。
驻村五年来,他们扎根乡土,以村为家,用热血与智慧,积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结合八流村“七山一水两分田”实际,因地制宜,将村集体“所需”、六千村民“所盼”和帮扶工作队“所能”相结合,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在黄坪山东麓的广袤土地上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八流实践”新篇章。
筑牢战斗堡垒,强化组织引领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村党组织是乡村发展的核心力量,驻村工作队深知村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将建强村党组织作为首要任务,从班子建设、队伍管理、党员先锋等方面发力。
驻村之初,恰逢村级“两委”换届,八流村原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多由于年龄、档案、学历等原因,不再继续担任村干部。为了使八流村班子机构健全,工作队积极协调组织村“两委”换届工作,征求民意、听取民声,吸纳能人回乡、竞职演说、村民选举投票,选拔出9名有干劲、有能力、有情怀、有担当的干部充实到班子中,为建强村党总支,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层堡垒。
村两委班子健全后,工作队积极帮助指导村党总支开展一系列党建工作,以基层战斗堡垒推动党建、强村富民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同时利用周例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定期组织村干部参加各类培训,内容涵盖政策法规解读、乡村治理、产业发展规划等,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工作队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邀请党校专家、先进模范人物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实地参观学习,不断强化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积极吸收优秀青年、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五年来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1名,发展新党员7名。如今,八流村党组织成了乡村振兴的坚强领导核心,党员干部们在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共同缔造等各项公益活动中冲锋在前,为群众树立了良好榜样。
织密防贫监测网,守牢返贫底线
防止返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底线要求,也是驻村帮扶的首要任务。工作队不定期深入每家每户,开展常态化、全覆盖的摸底排查工作。创新“网格化”治理模式,建立起包片村干部兼专职化网格员机制。组建了以驻村干部、村干部、协理员、党员为主体的网格员队伍,通过“问、算、核、判、评”五步工作法,精准识别易返贫致贫风险,做到“一户一策”,确保监测帮扶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五年间累计摸排困难群体风险420多项、精准识别纳入监测系统17户,通过申请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多项措施,精准帮扶,成功消除风险15户。
同时,工作队积极推动监测方式转变,更多地依靠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和日常入户走访相结合。利用行业部门数据预警,实现户籍、教育、医疗、收入等主要监测数据实时互通,超六成的监测对象由系统自动识别预警,既减轻了基层负担,又让识别纳入更及时全面。成功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作队鼓励扶持脱贫户积极发展产业、自主创业、就近就业,村里脱贫人口人均年收入从五年前的7600元,提升到2024年底的15350元,年均递增21%。
激活产业新动能,拓宽致富门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为解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问题,驻村工作队立足八流村资源禀赋,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协助制定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规划和具体方案,积极推动承包人和村集体开展项目合作经营,尽快发挥效益。争取帮扶单位和涉农部门支持,组织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多次召开现场会,积极争取财政资金项目帮扶,并邀请农业专家到该村实地考察,培育240亩黄桃产业基地和700亩红梨产业基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2024年,八流锦绣黄桃上市,实现产值100余万元,村集体林果经济收入首次突破10万元,2025年盛果期黄桃、红梨产值有望突破300万元。
除了挖掘特色资源,工作队还注重产业的延链补链。广泛宣传以奖代补惠农政策,鼓励村民在发展水稻种植的基础上,推进稻虾间作模式,引导村民大量种植油菜花、荷花等既可旅游观光又能增加收入的农作物。同时打造锦绣黄桃基地、茶叶场、油茶场等,不断丰富产业业态。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工作队一方面借助“互联网+”思维,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使“数字经济”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一方面争取省市衔接资金支持,援助八流村建设300m³冻库一座,延长了时令林果保鲜期,减少了损耗。
为有效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题,提升就业技能,拓宽就业门路,增加群众务工收入。2023年8月,工作队诚邀市就业局在八流村开办第一期家政月嫂培训班,让首批48名中年女性学员在村门口接受为期半个月的免费家政月嫂培训学习。在拓宽村民就业渠道上,工作队主动联系服装厂、童车厂、劳务市场等用工企业,帮助寻找适合村民从事的工作岗位,五年来累计向600多名村民做就业岗位宣传,通过吸纳村民转移就业增加收入。这些工作,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乡村有了“面子”更有了“底子”。
目前,八流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人均年收入稳步增长,已突破每人每年25800元,脱贫人口与农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起步奔小康的步伐更加坚实、铿锵有力。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和谐稳定
良好的治理是乡村和谐稳定的保障。八流村下辖20个自然湾24个村民小组、16个党群服务站、4个片区理事会,驻村工作队积极推动“党建+基层治理”模式,深入开展“网格议事”“屋场说事”“广场夜话”“围炉议事”等活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智慧乡村建设,在全村主要人员聚集场所、路道口、治安盲区铺设摄像头33个,建设平安智慧乡村。
在矛盾纠纷调解方面,充分发扬“枫桥经验”,组建调解小组,及时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同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村民法治意识。驻村工作队通过创新治理模式,在村委会周边搭建了八流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公园,不仅推动了乡村文旅产业发展,还营造了文明和谐的乡村氛围,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支持率。工作队秉持“预防在前、发现在早、化解在小”的工作思路,抓发展保稳定创平安,强力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全力打好矛盾纠纷化解主动仗,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该村明确全市60%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组理事会一级,30%左右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社区)一级,10%左右的重大矛盾纠纷在镇级化解,确保实现“小事不出理事会,大事不出村委会,矛盾基本解决在镇域”的工作目标。
办好民生大小事,温暖百姓心田
驻村帮扶,关键在“帮”,核心在“民”。驻村干部始终把为民办事服务放在首位,聚焦村民的“急难愁盼”。在入户访民情听民声解难题活动中,村民反映强烈的是能和城里人一样喝上洁净的自来水。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解决村民世代饮用苦涩井水问题,驻村工作队多方报告求援、筹措项目资金、协调解决民生疾苦,采用接通王英水库自来水解决方案,多方协调农村安全饮水项目资金700余万元,历时半年多,从106国道小箕铺段引入八流村,新建1座加压泵站,将管网铺设至24个湾组1403个农户家中。安全洁净的自来水流进了八流村寻常百姓家、流进了村民群众的心窝,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村民群众由衷感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驻村干部的真心真情帮扶。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资源,改善农村交通、水电、通信等条件。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落实各项保障政策,让村民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从解决村民看病用车、孩子上学等问题,到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救济,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办到了百姓的心坎上,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了帮扶的温度。
“村里的主干道维修、拓宽、平整、硬化好了,能不能给我们刷黑铺上柏油路?”“村里的主干道修好了,但是道路两边的路肩路基还是坑坑洼洼,尤其是下雨天,不好走路,能不能给我们护砌路肩、排水沟渠?”“村里的垃圾堆得乱糟糟,没有人管……”
八流村群众代表会议上,村民们各抒己见。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认真倾听、记录,集体商议“马上修”。有了想法就立即行动,工作队与市镇乡村振兴、交通、水利、电力等有关部门积极联系沟通,成功筹措到资金,共维修、拓宽、硬化、刷黑道路3.6公里、铺设便道1300平方米,建设4个错车平台、1个村民文体活动中心、1个法治文化广场,改变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
与此同时,在石庭硅自然湾打造和美乡村,平整村湾内坑洼不平地面,拆除湾组内危房、残垣断壁220多处,清除陈旧垃圾3860多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花园、果园、菜园“小三园”130余处,有力推进了和美乡村建设。
驻村帮扶五年来,驻村工作队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未来,工作队将继续秉承初心,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砥砺前行,向着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奋勇迈进,续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来源:大冶市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