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5/11
08:33
编辑:本站
《东楚晚报》刊登:下陆区法院 让有温度的司法浸润人心
“刑事法律是冰冷的,但是法官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是良善。判决书是冰冷的,但是我们是有温度的法院。”9日,下陆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世贵说,这也是他时常告诫该院法官的一句话。
今年以来,下陆区人民法院在司法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中,更是将良善、温度浸润到审判工作的全过程,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兄妹从对簿公堂到握手言和
最近,大哥与小妹对簿公堂,请求法院判令小妹支付他欠款及利息。两人由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下陆区法院的法官旁白是如此生动,两人倾诉心声是如此真情,终于二人冰释前嫌,和好如初。大哥当庭撤诉。
承办此案的法官庭前了解到苏某是一名右手截肢的残疾人,他生活能力比常人差,然而他却在小妹需要创业时将10万元钱借给她,后来由于父母亲生活上需要照顾等原因,两人渐生嫌隙,怨气越积越深,终于两人不相往来了。苏某越想越气,便将只还了8万元就再未还款的小妹告了。法官注意到原被告是兄妹关系,且母亲健在,希望大家从亲情角度出发,就此息诉。
“饱时给一斗饿时给一口,在妹妹最困难的时候是哥哥相扶,可见你们是患难与共,相互扶持的好兄妹。令你们产生隔阂的是后来照顾生病的父母亲时产生的,一家人没有过不去的坎……”调解进行了三四个小时,在法官的引导下,亲情在流淌,冰雪在融化,兄妹两人越说越亲近,最后,哥哥说:“我起诉不是目的,也是想通过法院向妹妹诉说我的不易和对她的好,让她读懂哥哥。”双方的矛盾就此化解,哥哥当庭撤诉。
从割袍断义到重续战友情
彭某与程某是战友,2016年11月1日,被告程某以需要资金周转为由向原告彭某借款5万元,原告于当日将5万元借款交付给被告,双方没有约定利息等,之后,被告还款2万元。2020年1月21日,被告程某向原告出具了借条一份,载明被告已经向原告还款2万元,仍欠原告3万元,被告须于2020年12月31日向原告还清借款。由于受疫情影响,程某未能及时还款。彭某催讨未果遂向法院起诉了程某。
承办法官从双方的借款过程认为双方的友情还是比较深厚的,完全可以调解结案,但是在送达开庭通知后,才得知被告程某现在新疆打工回不来,无法到庭,也无法进行远程视频开庭。法官只能通过电话和微信与其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原告不愿意与被告有直接的沟通,双方的意思均通过律师转达。
法官和律师成了两个战友间修复感情的桥梁。经过多次沟通,原告终于了解到被告遇到了困难而并非不愿意还款,原告终于同意调解。在法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程某于2022年10月1日前向彭某还款3万元,通过账户还款。如程某未按时还款,则应支付利息(以本金3万元为基数按一年期市场报价利率从2022年10月2日计算至借款付清之日止)。
“我们的战友情谊原本因为借钱断了,是这次诉讼使我们折断的友情重续,要感谢法院没有简单地判案,而是尽可能考虑被告的实际困难,使我感受到了法律的温度。”被告程某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签了《民事调解书》后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