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7/09
09:55
编辑:本站
法官实地调解养老纠纷 司法温情守护“夕阳红”
在当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纠纷的妥善化解关乎老年人晚年幸福。“感谢法官耐心调解,还了双方一个公道。”7月8日,当事人张某家属感慨道。前不久,黄石港区人民法院胜阳港人民法庭审理了一起涉及老年人人身损害与养老服务合同的复杂纠纷,经法官调解,消除了当事人的心结,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一次养老意外引发双方矛盾升级
男子张某因高位截瘫,下肢无法活动、无法正常感知温度,基本生活失能。为寻求专业养老服务,老人及其家属与某养老院签订协议,约定由该院指派护工向张某提供养老护理服务,张某家属缴纳代养费、履约保证金与医疗备用金。
2023年6月的一天,养老院护工帮助张某洗澡,在调试水温时致其烫伤。当晚,养老院将张某送医。2024年底,张某在养老院意外坠床,致使原烫伤创面二次破裂。原告单方委托鉴定张某构成十级伤残。张某家属认为,养老院在风险评估、防护措施及人员培训上均存在重大缺失,遂起诉养老院及当事护工,要求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与此同时,养老院亦提起反诉。院方称,自2023年7月起,张某一方长期拖欠代养费、水电费等各项费用,经多次催缴无果。院方认为,在老人烫伤后已尽到送医、护理和垫付部分费用的责任,因此要求法院判令解除协议、腾退房间,并支付拖欠的各项费用及违约金。双方矛盾激烈升级,案件审理陷入僵局。
法官实地调查厘清事实
案件承办法官周贝深知,此案不仅是简单的合同纠纷,还直接关系老人的晚年权益保障和养老机构的规范运营。
为还原事实真相,厘清案情细节,法官实地勘察事发现场,检查设施、模拟操作流程,细致分析护理过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与当事护工及管理人员深入沟通,核查护理记录、风险评估档案,还原事件经过。一手资料的获取,为后续责任认定夯实了基础。取证的同时,法官不忘前往老人住处,关切老人身体状况,耐心倾听其诉求,传递人文关怀。
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就司法鉴定意见产生争议。被告质疑原告单方委托鉴定的程序与依据,双方均申请重新鉴定。法院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后,原告对伤残鉴定结果表示异议,认为未全面反映伤情影响。对此,法官一方面与鉴定机构沟通,确保鉴定依据充分;同时要求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就相关专业问题向双方当事人进行解释。另一方面,法官严格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向双方释明鉴定结论的法律效力与当事人的诉讼权利,避免陷入无休止争议。
考虑到直接判决可能激化矛盾,不利于老人后续安置,法官将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首选路径。法官从法理上,向养老院明确指出其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同时向张某一方点明其拖欠费用的行为亦构成违约。
从事理上,法官引导双方认识到诉讼程序不利于张某休养,对养老院的正常运营及声誉也无益处。从情理上,法官从“尊老护老”的角度出发,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寻求矛盾的最佳解决方案。
经过法官不懈努力,双方最终放下成见,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张某拖欠的相关费用与养老院的赔偿款冲抵后支付差额;解除双方签订的入住协议,张某需及时腾退房间;双方就此案再无其他纠纷。双方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法官现场送达调解书,案件自此画上句号。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涉养老服务合同的纠纷日益增多。法官表示,此类案件往往涉及人身损害与合同履行等多个法律关系,案情复杂,处理难度大,考验司法的智慧与温度。守护“夕阳红”,全社会需共同努力:一方面,应督促养老机构强化责任意识,规范服务流程,从源头杜绝隐患;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老年人群体的普法宣传,引导他们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来源:东楚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