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长安网

法治建设

-2025-

07/03

11:03

编辑:本站

抽丝剥茧,揭开隐匿财产的面纱



石  静  

西塞山区检察院

二级检察官助理

这是一起看似寻常却暗藏玄机的民间借贷纠纷案,我们抽丝剥茧,一步步揭开了隐匿财产的神秘面纱。

多年前,吴某某因资金周转问题向好友吴某甲借款240万元,但借款到期后却迟迟未还。吴某甲多次催讨无果,最终选择诉诸法律。法院判决吴某某需偿还本金及利息共计270万余元。然而,胜诉的喜悦还未散去,吴某甲就面临了新的困境——吴某某名下竟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不得不终止本次执行程序。

但事情真的就此结束了吗?

峰回路转,发现蛛丝马迹

执行程序终止后不久,法院意外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吴某某曾在执行期间与某学校合作了一笔校服生意,收取约80万元的货款,却未向法院申报这笔收入。这一行为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法院随即将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在审查批捕阶段,吴某某辩称校服生意的本金来自朋友借款,所赚的五六万元已全部用于父亲治病和子女教育等家庭开支。

面对他的辩解,我们并未轻易采信,而是决定深入调查。通过仔细审阅案卷,我们发现吴某某的儿子长期从事校服生意,但奇怪的是,与供应商和学校对接的始终是吴某某本人。更耐人寻味的是,供应商证实吴某某的儿子曾使用多个银行账户进行转账。

拨云见日,锁定关键证据

这些异常现象引起了我们的警觉:吴某某是否借儿子之名隐匿财产?

为了查明真相,我们要求公安机关调取其子名下多个银行账户的交易流水。面对跨度长达七八年、厚达三本的交易记录,我们逐笔核对,不放过任何细节。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12月底的一笔转账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其子账户收到一笔15万元的款项,备注为“某学校校服款”,随后这笔钱被迅速分散转出,其中5万元的备注赫然写着“建房款”。

为确保证据扎实,我们进一步要求公安机关核实汇款人和收款人的证言。最终证实,这15万元正是某学校支付给吴某某的校服尾款,而转出的5万元则被用于其老家建房,这笔款项足以证明吴某某有偿还能力。至此,吴某某隐匿财产、逃避执行的违法行为终于浮出水面。

释法说理,达成执行和解协议

手握铁证,我们并未止步于追究责任,而是联合公安、法院对吴某某及其家属开展释法说理工作。

经过多方努力,双方在判决前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约定将吴某某名下的一处房产用于抵偿部分债务,剩余款项分期支付。为确保协议顺利履行,法院监督了首批执行款的支付。

最终,法院综合考虑吴某某的悔罪态度和主动履行行为,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

此案看似简单,却因被执行人刻意隐匿财产而变得扑朔迷离。正是凭借细致的审查、敏锐的洞察和团队的协作,我们才拨开迷雾,还原了事实真相。这也提醒我们,在办理案件中,不仅要关注表象,更要深挖细节,用证据说话,才能真正维护司法权威,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来源:黄石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