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长安网

队伍建设

-2025-

07/02

11:07

编辑:本站

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刚柔并济 铺就“回家”路



一张"个性化需求清单"、一场跨部门联动的紧急救助、一套全周期戒治体系……当刚性管束遇上柔性关怀,黄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市强戒所”)创新"硬管理+软支持"模式,让直抵人心的暖流悄然流淌于庄严高墙之内。

告别“指令管理” 拥抱“需求服务”

“周某母亲的病情要持续关注,心理疏导方案结合他近期的情绪变化也要调整调整。”市强戒所五大队的日研判会上,一份“戒毒人员个性化需求清单”成为民警们讨论的核心。

原来,今年4月,戒毒人员周某的母亲突发重病,周某的姐姐找到市强戒所焦急求助。得知情况后,市强戒所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响应机制”,民警迅速带领周某前往血站,同步联系医疗戒治中心调取周某本人的健康档案。

检测后,医生告知周某化验单有一项指标过高,不符合献血标准,周某的情绪一下低落起来。"献血不是唯一尽孝的方式,你母亲更需要你健康地站在她面前。" 发现周某的情绪起伏,民警立即协调心理矫治团队,通过一对一谈心、团体情绪疏导课程等方式为他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理念革新的背后是市强戒所从“指令式管理”向“需求式服务”的悄然转身。近年来,市强戒所立足戒毒人员实际需求,构建起覆盖生理脱毒、心理康复、运动康复、社会适应全周期的支持体系,让严肃的戒治工作既坚守法律的刚性底线,又洋溢着人性关怀的温暖。


打破“单打独斗” 构建“立体网络”

“今天,我们用情景模拟的形式来学习如何化解家庭危机中的沟通难题。”所教育矫正中心的课堂上,戒毒人员正专注投入“家庭关系修复”课程。

"亲情沟通不是技巧而是心法。"市强戒所教育科科长冯珲介绍,《亲情沟通技巧》《危机应对心理建设》等必修课通过团体辅导、案例分析等形式,为戒毒人员紧张的家庭关系架起修复的桥梁,为迷失的心灵注入重建联结的勇气。

“当我们不再是‘管束者’,而是‘支持者’,高墙内也能点亮重生的火种。” 管组民警徐莹介绍,在特色戒治实践中,市强戒所创新推行“日记沟通机制”,由戒毒人员每周撰写情绪记录与戒治感悟,管组民警集中收集之后逐一批注疏导建议,动态引导戒毒人员的心理状态。

“上周我在日记上写下了对女儿的愧疚,徐警官的批注让我豁然开朗,现在女儿终于愿意接我电话了。”戒毒人员李某翻着写满批注的日记本,眼眶微红。

日记疗心、太极养身、法治护航。一直以来,市强戒所始终坚持以多元手段助力戒毒人员身心康复与合法权益提升,所戒毒医疗中心为每名戒毒人员建立“身心同治档案”,除常规医疗措施外,还融入中医调理、正念训练等特色项目,帮助戒毒人员重建内心秩序;运动康复以太极拳为核心项目,让戒毒人员在一招一式中调节身心机能、增强意志品质;同时定期开展法律讲座,由本所公职律师为戒毒人员提供专业的权益保障咨询,通过“讲座科普”和“一对一答疑”模式,强化他们的法律认知,切实守护其合法权益。

制度有尺度 执法有温度

“这是您儿子参与太极康复操的视频,他在训练中特别认真,表现得很积极。”6月18日,“场所开放日” 亲情帮教活动现场,民警开心地向家属展示着戒毒人员们的点滴进步。

暖心的互动不仅让戒毒人员感受到家庭的鼓励,也为市强戒所更全面的支持体系提供了动力。在此基础上,该所持续深化关怀机制,通过“正向激励机制”、设立“戒治进步榜”等举措,该所定期表彰在康复训练、学习活动中表现优异的戒毒人员,让他们在肯定与鼓励中重新找回人生的价值感。

“硬管理是戒治工作的底线,软支持是助力重生的桥梁。”市强戒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完善管理制度措施,将“亲情修复”“心理疏导”“运动康复”“法律支持”等特色项目有机融合,畅通帮扶渠道,搭建回归桥梁,为迷途的灵魂铺就一条重返社会的希望之路。(来源:黄石日报)